【友情提醒:阅读本文需要8分钟左右。】
据媒体透露,福耀汽车玻璃集团的曹德旺已经决定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建汽车玻璃厂。据说,宗庆后也有将娃哈哈外迁的打算。
听到这些消息,我的心情异常沉重。
就我对曹德旺20年的了解,他是有悲悯情怀的,爱国一直是他的本分。但是,如果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他必须要救企业。因为,等企业恢复元气,再来帮助国家经济发展才有力量。
尽管,我文章是批评诸多社会不良现象的,但总希中国好起来。曹德旺再三说:“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”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这次曹先生的“出走”,我心里有种无法释怀的痛,怕一种连锁反应会持续下去……也希望克强总理带领国务院的团队及时反思,因为企业家已经用脚对“克强经济学”投了一票(是否承认,这都是事实)。
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,在依法治国、党风廉洁、拨乱反正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,这些,我们都看在眼里,颇感欣慰。
但是,经济上的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,而且已经开始恶化。
习总说:“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和追求!”
无独有偶,美国候任总统川普也说了类似的话,不过川普的话说得更具体一些:“从本质上说,政府只有一个任务,那就是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营,让勤劳的人民有自由幸福的生活。”
因为美国没有总理,所以,川普的话是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话合起来说的。也就是说,没有企业的健康运营,一切都是空的。
中国的税赋太重,重到泰山压顶的程度。记得有一次见到温家宝先生,我说:“一定要把朱镕基先生发明的税收政策做彻底的修正,否则,中国制造业毫无前景。”温先生没有回答我的话,只给了我一个笑容,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会意的一笑,还是苦笑,或者是哭笑不得!
2014年初,听说税收政策要大改革了,要“大幅度减税,增加实体经济的信心”。还说,正在召开各种会议,四处征求意见(但没有征求我的意见)。去年两会之前,企业家是很有期待的,结果,两会后,“营改增”匆忙出台,企业家们大跌眼镜。可以这么说,这个政策让企业界失望透了,到了非常非常的失望的程度。就连部分官员、税务系统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“税改”都很不理解,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
但,这确实是真的,立即实施,全国执行!
做过企业管理的人都很清楚。所谓优惠政策,最好是在同一个体系里面来比较。比如,人家原来喝的是白开水,你在白开水里面放点糖,水就甜了,非常直观,很好比较;但是,如果你先在这白开水里面放点盐,然后再加糖什么的,这样的甜头就出了偏差,也无法让人们体会到,糖到底放了多少,也无法比较和体会出来。
“营改增”的出台,就和当年的《劳动合同法》的出台一样,不仅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巨大,而且,可以看出国务院经济政策的智囊们是多么的幼稚可笑;幼稚可笑也就罢了,还要信心满满,猴急猴急的立即实施。
问题本来可以很简单,也会很良性:去年两会之后可以进行对实体经济强心针的第一针,连文件都不会超过300字:从2016年7月1日起:实体经济的企业,增值税从17%降到12%,企业所得税从25%降到20%;营业税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。如果这样的政策一出台,企业家们就会感觉到政府的实实在在的诚意——这样的政策,前后比较很直观,也很明显。
如果第一针把企业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紧接着召开规模8000人的“全国企业家大会”,提出“实业兴国”的口号,征求企业家意见,研究税法修正案。
遗憾的是没有这样做。而是一群书呆子,搞出了一个“营改增”的方案,人为地制造繁琐,程序操作变得困难,收税本身的成本也增加不少不说,最后一核算,给实体经济带来的“优惠”是增加了3%-8%的综合税收成本。
这个“优惠”,给得太及时了。
那些参与税收改革政策制定的蠢货,还不断在媒体上鼓吹新税政给企业带来多少活力、多少优惠,似乎,中国实体经济的活力真的来了。
活力没来,活动来了。
认识曹德旺先生是一位堪称奇才的伟大企业家。他企业办得好,捐款也是全国最多的(没有之一),为人厚道、实在。他日前决定到美国投资近十亿元创办汽车玻璃厂——福耀集团这个在世界汽车玻璃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的活动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算是“活力”吧,但这个“活力”也是被逼出来的,走的是走投无路的路。谁对自己长大的国家没有感情呢?!如果在国内能够生存,何苦到异国他乡去办企业,不就是为了活路吗?“中国,毕竟是我们中国人的中国”。
只要会算账的人都会明白,在美国办企业,除了人力成本高一些以外,其它成本低得难以想象。高速公路几乎不收费,这对企业物流来讲节省一大笔开支,能源价格极为低廉,企业诚信度都高,交易成本就低。更不要说美国没有朱镕基先生的伟大发明“增值税”了。连曹德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,为人极为谦卑,对公益事业向来出手大方的人都要走了,难道还不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对经济知识了解多少,清查一下自己的经济智囊里面有多少酒囊饭袋吗?
江浙一代有不少的工厂也陆续在往国外搬迁。我熟悉的就有六家已经迁到柬埔寨等国,运营良好,陆续还有不少企业在做外迁的准备。
现在,这些实体经济的企业家见面的时候问候语一般都是:关了没有?搬到哪个国家了?
克强总理,可能我的语言不太委婉,请您一定原谅。
现实的情况是,企业一家家在倒闭,“委婉和动听”已没有太多意义。
据说,宗庆后正在国外选厂址,搬迁计划在拟定当中。
克强总理,您我都是平民出身。我深知,当一个总理不容易。我的经验告诉我,在咱们国家,最不缺的就是马屁精,他们虽然口吐莲花,除了会忽悠,本质上草包一个,毫无能力。
您也是要面子的人,我就不多说了。说多了,都是泪痕……
曹德旺先生接受采访中
曹德旺透露,美国的厂房位于俄亥俄,预计5、6月开工,产品将直接在美国销售,辐射北美南美。
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,曹德旺以17.4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1198名。
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研究报告,当时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%。2015年,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到2018年,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-3%。
去年,“江南化纤”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,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,一期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,二期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。“江南化纤”反映,去美国投资办厂,主要原因是国内综合成本连年攀升,颇感吃力。“江南化纤”测算比较了创办相同规模企业的中美成本,并提供了部分成本构成对比表。
1、土地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9倍
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,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,我们是50年产权。例如,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/亩,目前美国地价仅为2万美元/英亩,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/亩,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/亩算,是美国的50倍。
2、物流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2倍
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。以油价为例,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,油价高,物流成本也就高。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、过桥费,物流成本能不高么?
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,一是库存费用,二是运输费用,三是管理费用。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,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,而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库存费用的降低。
3、银行借款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2.4倍
最便宜的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%,是美国成本年利率2.5%的2.4倍。按每吨7000元人民币或美国1100美元资金、4个月一周转,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%和美国成本年利率2.5%分别计算公司运营资金财务成本:国内是7000元*4*0.06/12=140元、折合22.58美元。美国是1100美元*4*0.025/12=9美元,国内比美国高出1.5倍。
这还是正常的银行借款,如果资金来自年利率超过10%的银行理财产品、年利率15%的私募基金、甚至是年利率20%的民间高利贷、企业不堪重负。
4、电力/天然气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
国内能源成本是美国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。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(海岛地区没办法),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,以德州为例,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。
由于我国对电力、天然气直接定价的原因,企业用电用气用油价格居高不下。按国内每吨耗电450度、电价0.76元/度计算,单位生产成本342元,折合55.16美元。美国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,单位用电量相应增加10%,每吨至500度,按照电价0.05美元/度计算,单位生产成本25美元,国内比美国高出1.2倍。
5、蒸汽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1.1倍
还有蒸汽部分,国内用热电厂蒸汽,按每吨消耗蒸汽1.6吨、单价190元/吨计算,单位生产成本304元,折合49.0.美元,美国用天然气锅炉自制蒸汽,按天然气价格为0.48美元/therm、单价14.52美元/吨计算,单位生产成本23.23美元,国内比美国高出1.1倍。
6、配件成本:中国是美国的3.2倍
国内配件成本是美国配件成本的3.2倍。国内设备性能略差,工人操作习惯不良,每吨单位配件成本约100元,折合16.13美元,而美国生产线设备性能较好,工人操作习惯好,每吨单位配件成本5美元,国内比美国高出3.2倍。
7、税收成本: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
在中国,各种税收不断,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。广州一家物流公司,运送一批货物到海南,总收入为1.9万元,但利润仅有216元,其中上税需要1260元。
而美国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业,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,比如房产税优惠30年内有效,如果公司达产,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。
8、清关成本: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
在美国投资办厂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。国内企业原料均进口,假设进品环节费用不含内陆运费、关税、增值税、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3500元/柜,每柜按20吨装计,则为175元/吨,折合22.58美元/吨。
国内企业成品出口,假设出口环节费用不含陆运费,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1600元/柜,每柜按20吨装计,则为80元/吨,折合12.9美元/吨。如果加上运费等,成本还要大幅增加。
9、人工成本:美国是中国的2.57倍
尽管美国劳动力成本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2.57倍,但美国自动化程度高,用工少。国内两条月总产量为4500吨的生产线用工250人,美国设备改进,同产能两条生产线才用工180人。
按照目前国内工人工资上涨趋势,如考虑国内5年工资再翻倍、10年工资翻两番计算,那么中国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优势了。
10、折旧成本:美国是中国的1.7倍
美国折旧成本是国内折旧成本的1.7倍。同产能设备及土地厂房,国内生产线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、美国生产线投资2500万美元、按15年折旧年产50000吨计分别计算吨折旧成本:国内9000万/15年/50000吨/年=120元/吨,折合19.35美元/吨。美国是2500万美元/15年/50000吨/年=33美元/吨,高出国内1.7倍。
11、厂房建设成本:美国是中国的4倍
美国厂房建设成本是国内的4倍,但十年以上二手厂房价格根据年限则是新厂房的1/8-1/2,而且普遍性能良好。